【知識 — 策略講堂】卓越飛輪的續航力 ❨五❩
方至民策略講堂
[引用需取得授權,並載明出處來源和作者]
講授:方至民
編輯:張馨化
從Loop A到Loop C:卓越飛輪的轉折與挑戰
另外還有一種狀況,我稱之為Loop C。
這指的是你已經跳到另一個循環裡面。這是不同的循環,兩者完全不同。
企業第二個核心業務,如果能夠與原有的核心業務彼此之間資源能夠互相槓桿,那還好。但如果不能槓桿呢?
從去年開始就非常出名的一家公司叫做AMD,蘇姿丰是CEO,於2014年接掌AMD。當時,這家公司的市值只剩下20億美元。可以想像,這家公司已經處於多麼糟糕的狀況下?市值只有600億新台幣。
蘇姿丰接手後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,AMD自己也有晶圓廠,和Intel一樣。但蘇姿丰決定直接將晶圓廠賣掉。
為什麼AMD一直輸給Intel?因為他們的CPU設計無法與Intel相比,而Intel的製程更先進。
蘇姿丰做了這個決定後,將晶圓廠賣掉,轉而找臺積電代工。在產品改良之後,AMD第一顆CPU找臺積電代工,這個決策帶來了驚人的結果,幾乎將龍頭企業Intel擠到了一旁。AMD市佔率從不到5%一躍增至25%。他們近期的績效非常驚人,這就是蘇姿丰帶領AMD做出的決定。
為什麼呢?
CPU的IC設計和晶圓廠的經營,即晶圓代工,是完全不同的。商業模式和資本模式也完全不同。IC設計最重要的資本是人力資本,你所有的支出都應該砸在這個東西上。但是晶圓代工是設備,這個資本結構完全不同。如果你將這兩者混在一起,就會讓人迷亂。所以,當AMD割掉一個後,它整個身輕鬆多了,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。
所以,目前Intel最嚴重的問題就是AMD對他造成的競爭壓力。在過去的30年中,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對Intel造成過競爭壓力,直到AMD做出這個決策後,情況才有所改變。這迫使Intel無法使用自己的製程技術,只能找臺積電代工。這意味著他們找來了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來進行代工,因為Intel別無選擇。所以Intel使用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來與AMD競爭。
基本上,當你面對不同的事物時,不能把它們放在同一個範疇(飛輪)中。
以鴻海為例,他們是電子裝置的代工廠,如果他們要從事汽車和電動車的代工,那就是另一個領域了。所以這兩個領域是完全不同的,你必須確定你有能力逐步累積你的核心競爭力。供應鏈是全球最複雜的體系之一。我見過汽車行業的供應鏈,它是我見過最複雜的供應鏈。電子行業的複雜度大概在這個程度,而汽車行業則更複雜。你說你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在這種複雜環境中得到發揮嗎?可能只有三到五%。
特斯拉設計出整車後,以為一切都能順利進行製造。結果他們在製造端面臨了十幾年的困難,直到最近才開始走出困境。他們很幸運,因為他們錢包充實。
所以,當企業的兩個核心業務不同的時候,你不能同樣對待。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檢視這個問題。有時候,核心業務確實出現問題,但是,卓越飛輪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環境。當然,也有很多公司自己搞砸的例子。但大多數情況都是外部環境的因素導致。
所以,檢視環境是必要的,必須適時調整核心循環(飛輪),因為環境一直在變化。
談到Intel,你要想想剛才講的兩件事情:晶圓代工和CPU設計。這兩者怎麼可能相同呢?我已經講過了,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,如果你要轉換到另一個領域,你就需要明白這一點。我無法斷言Intel的晶圓製程技術落後太多,大致上只有一兩年的差距,這在科技領域相當於整整一個世代的時間。
Loop A這邊,確實你必須讓它轉,但是不要忘記Loop B,你需要拉出來細細檢視,並進行不斷的調整。在必要的時候,你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措施。所有的例子中,飛輪轉不動都是外部環境造成的。你真的需要定期檢查這個循環。Loop B是一個很好的情況,也就是說你檢視了這個事情後做出調整,你可能需要在核心業務、策略方向、定位、商業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與相應的關鍵資源/能力做一些調整,但是仍然要圍繞著你的核心圈子。
接下來的情況(Loop C)就有所不同了,因為在這邊基本上第一個核心業務可能已經黯淡無光,所以這是你的第二個核心業務。接下來,你的第一個核心業務可能會消失,但也可能共存,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可能有兩個或三個核心業務並存,但是你需要足夠的資源去照顧這些核心,讓它們持續運轉。所以這就是我講的Loop C,它被拉過來,這個循環就是Loop C。
我提出了Loop A、Loop B、Loop C,用核心循環(飛輪)來解釋卓越的公司應該建立一個持續運轉的飛輪。
Loop B表示最理想的狀況,即如果兩個核心業務之間的核心資源和能力有重疊的部分,並且能夠互相槓桿使用,那麼這是最好的情況,因為它們可以共享一些核心資源和能力。然後,我們一定要檢視這個情況,不能等到事情變得不可挽回的時候才進行Loop C,那樣就太晚了。
以Intel為例,當它的DRAM產品一下子敗光時,就表示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。策略轉折點就是指當你面臨事情無法挽回的時候。但你不能等到那個時候。
總結以上,我舉出了Loop A、Loop B、Loop C來解釋卓越企業的經營策略,通過操作化這些模型,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。
企業要邁入卓越階段,我們需要仔細思考接下來的步驟。我們需要依靠什麼因素來取得成功?到底有哪些東西可以帶來成功?它們是否與現在的情況完全相同?無論如何,我們需要讓飛輪在目前的圈子中開始運轉。這個因素並不一定對於每家公司都相同,每家公司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找出「我認為在這個領域中我能贏的地方」。因此,關鍵的成功因素是策略的一部分。
整個循環中有兩個最重要的部分,即核心業務、策略方向、定位、商業模式,再加上確定關鍵成功因素與相應的關鍵資源/能力,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部分,稱為「大策略、主策略,或者核心策略」。接下來,第二個最重要的部分,從持續累積關鍵資源/能力到加強競爭優勢,這個範疇,被稱為「核心競爭力」。核心業務的成長擴張必然伴隨著核心競爭力的增強。你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,業務就會不斷擴張。
從本質上講,每家公司都應該思考類似的問題。這不一定是指我們說的原有的飛輪Loop A,而是當我們具備了某種能力並進入到另一個飛輪(Loop)時,只要我們有勝算,這是可以考慮的。最重要的是兩者之間,如果存在一些可以共享的核心資源,這種槓桿效應就是一種考慮的方向。此外,檢視競爭環境是必須要做的,需要一直進行。而當你進入Loop C時,即使你在核心業務、策略方向、定位、商業模式做了一些調整,你可能需要跳到另一條線上。
Intel —— 成功為失敗之母
Intel在CPU領域主導世界,從1981年到現在一直無敵。然而,當處於無敵的狀態時,會產生一種現象,那就是慣性。因此,對於外在的環境,你會失去那種積極偵察的意識。這種現象導致當許多跡象開始變化時,你才突然意識到。例如,在晶圓製造領域,台積電的製程在2015年到2016年實際上已經追趕上Intel,並在2017年至2018年開始領先。然而,Intel直到最近才感到緊迫,因為AMD找台積電代工,將其逼退。這種情況將變得越來越嚴重,所以Intel不得不求助於台積電,甚至讓台積電代工新一代的CPU。這是非常諷刺的。主策略和核心競爭力失去效力,最初的策略是成功的,但由於競爭關係的改變,它不再適用。
另外還有像Circuit City和玩具反斗城這樣的例子。
⎨未完待續⎬